潔淨能源
新能源突破與製造Energy breakthrough and manufacturing
主持人林寬鋸主任(化學系)
團隊成員楊宏達教授(化工系)、劉恒睿助理教授(材料系)、王德賢助理教授(物理系)、林玠廷助理教授(化工系)
著重於開發全光譜半導體功能性材料應用於光催化水分解產氫。而光電能源轉換之研究重點在於不同能源轉換技術與元件上的優化與開發。
主持人林孟昌副教授(材料系)
團隊成員陳炳宇教授(化學系)、李思禹教授(化工系)、柯玟吟副研究員(化學系)
研發高效能金屬離子電池與其相關材料,導入高容量、可快充的金屬氧化物負極,用於製備快充鋰離子電池储能系統。發展「後鋰時代」的技術儲備,擬開發具備低成本、高安全性的鋁離子電池,可降低電池對於稀缺鋰元素的依賴,且可保證所組成的储能系統不會有燃燒、爆炸等安全風險。
永續雲平台Sustainable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主持人施因澤 副校長(人工智慧碩士學程教授)
團隊成員蔡鴻旭教授(資科所)、郭至恩副教授(資科所)
三大研究重點:
(1)「農牧業碳盤查資料庫與交易雲端平台」的建置,碳盤查的資料雲端平台為支援本中心資料儲存與管理,達到跨研究領域數據整合之目的。
(2)「碳盤查(碳排放、碳匯、碳權、碳交易與碳中和等碳議題)大數據分析與優化技術」,開發碳盤查相關大數據分析與優化技術,提供碳抵消解決與獎勵回饋方案,達到鼓勵高碳排企業使用平台之意願。
(3)「建立負碳農牧業科學計量方法學」,負碳科學計量方法學主要目的為定義各項永續負碳指標計量方法。
主持人葉羅堯副教授(中央大學資管系)
團隊成員林詠章教授(資管系)、胡仁維副工程師(國網中心)
三大研究重點:
(1)「區塊鏈基礎建設」之建立,及初步建構出區塊鏈版「碳權憑證」及「驗證功能」。
(2)「碳權憑證交易平台」功能,用來促進賣家多以此平台進行「合法碳權販售」的功能,並且也以區塊鏈平台進行建置,來充分實現「去中心化」的核心概念。
(3)由於區塊鏈預設為「公開資訊」可供查詢,但在碳權應用上,有許多時候是不想讓其他人可進行查詢,因此會需要有「隱私性保護」機制的設計。
碳捕獲再利用
負碳材料Negative-Carbon Resources
主持人盧明俊教授(環工系)
團隊成員盧臆中助理教授(化學系)、李竹平助理教授(化學系)、賴奕丞助理教授(化學系)、賴盈至教授(材料系)
著重於運用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技術,將二氧化碳捕獲並利用不同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實現減碳、綠能、永續的目的。
在分析方面,則建立以質譜及光譜為核心技術的的碳固化分析平台,也著重於生物體固碳的機制及反應動力學研究。
設計與開發相關負碳材料與裝置,進而協助本校動物醫學、智慧農業與智慧醫療等研究領域的發展。
主持人蘇正寬副教授(化學系)
團隊成員賴秉杉教授(化學系)、陳佳吟教授(環工系)、林坤儀教授(環工系)
開發具有刺激響應性的碳捕捉複合列印材料,提升裝置的固碳效率,充分展現4D列印技術提升負碳列印材料功能性的應用潛力,並預計透過3D與4D列印技術來輔助塑形。
設計與開發相關負碳材料與裝置,進而協助本校動物醫學、智慧農業與智慧醫療等研究領域的發展。
永續資源化學Green and sustainable resources
主持人林慶炫教授(化工系)
團隊成員黃智峯教授(化工系)、薛涵宇副教授(材料系)
開發可回收風力發電葉片及利用無觸媒固化劑固化之廢棄聚碳酸酯基環氧樹脂開發多尺度之微米-奈米結構表面。
第一個研究重點為合成一系列含有可降解的酯基或碳酸酯基的低黏度環氧樹脂,供用給可回收的風力發電葉片。
第二個研究重點為開發廢棄聚碳酸酯衍生之含有矽氧烷結構之環氧樹脂,做為奈米多孔微球表面的塗層,並利用新型的Vitrimer固化劑固化,提升與多孔皺褶表面之附著力,製備具可自修復之抗汙塗層。藉由廢棄聚碳酸酯再利用、無觸媒環氧固化劑,應用於抗汙塗層材料,實現循環經濟。
主持人梁健夫教授(化學系)
團隊成員陳繼添教授(化學系)、李東昇副教授(化學系)、羅順原副教授(化學系)、林正坤副教授(化學系)、吳向宸副教授(環工系)
研究重點為儲電產業減碳製程及負碳高值化綠色催化劑開發及應用。將針對儲電產業之電極材料投入發展,並將產業生產過程所排放之二氧化碳及廢棄物,投入作為高值化環碳酸酯高分子、聚碳酸酯高分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或生化合成甘胺酸之負碳程序應用。 在製程優化方面,主要研究利用硫代硫酸鈉及離子液體開發新型綠色化學方法及製程,以及開發高效能且可回收之離子液體來改善傳統有機方法之效率並減少有機溶劑之使用。